《怪物猎人荒野》伤口机制分析 伤口出伤倍率是多少
《怪物猎人荒野》增加了全新的伤口机制,那么伤口的倍率是如何计算的呢,想要了解的玩家请看下面“RGX蝴蝶刀”带来的《怪物猎人荒野》伤口机制分析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。
结论:
当伤口产生后,伤口伤害会乘以倍率,倍率取决于怪物的部位,其中,每个怪物的每个部位倍率是独立的,并不是部位相同而倍率一定相同(如缠蛙的手臂伤口倍率和辟兽的手臂伤口倍率是不同的)
斩下 18
11.3 18 x 1.05 x A
头部及手部肉质60
头部弱点14.2 肉质75 +15
手部弱点15.1 肉质79.5 +19.5
后脚45
8.5 伤口12.3 肉质65 +20
辟兽 怒后易伤10%
头部 肉质48
9.1 伤口12.3 肉质65 +17
手部 肉质47
8.9 伤口9.8 肉质52 +5
辟兽头9.072 x 1.35 等于12.24
辟兽手8.883 x 1.1等于9.7713
缠蛙头11.34x1.25等于14.175
缠蛙手11.34x1.33等于15.0822
在不开启显示小数的情况下,片手剑蓄力下戳的分段伤害为17,开启状况下为16.1。所有推理基于,伤害最后一位是进一法决定的而不是四舍五入决定的。
例如:16.01会显示16.1而不是16.0。
如果伤口有自己的肉质,并且有相同的肉质计算公式,那么无法解释缠蛙头和手臂相同肉质的情况下,伤口后肉质不同。
所以有两种猜测,第一是每个部位有自己独特的系数,即使肉质相同,因为有系数参与,所以不同部位等我伤口肉质不同。
第二种是每个部位有不同的系数,但直接参与伤害最后的结算而不是附属于肉质。
第一种我否定掉了,如果是改变伤口区域肉质,那么带来的计算可能是复杂的,攻击伤口时需要计算:伤口所附着的位置,位置的肉质,代入公式。并且由于每个部位的系数不同,更显得没有必要,如果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系数,为什么还要通过肉质计算公式而不是直接修改伤害?
第二种是有可能的,而且对于伤害符合的很好,最复杂的系数是1.33,但是也不算不能接受的范畴。
斩下动作值为18,乘以斩味补正1.05(绿斩),乘以部位伤口倍率,乘以肉质,得到伤害,所以伤口倍率独立于所有计算,是独立的系数,不取决于肉质。
目前来说有几点我无法理解:
1、缠蛙在手上包裹石头后,伤口伤害不变。
2、伤口系统为什么不沿用世界软化的肉质公式,即使做修改也会比乘上单独系数更简洁。
3、是否有更简洁的计算方法计算伤口的伤害?
关于缠蛙手臂上的石头有可能是这样的。
缠上石头后,肉质下降,但是肉质下降是这样的
原肉质x0.75,这和伤害8.5(18x1.05x0.6x0.75)符合很好
而伤口是:
原肉质x1.33,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伤口仍然是15.1伤害,因为伤口和石头都是以原肉质为基础进行计算。
一些更正
伤口系数不取决于肉质,但是伤害计算时与肉质互乘
由于弱点特效技能的存在,我认为伤口是改变了肉质的
个人猜测:
伤口系数(伤口肉质与原肉质的比),是取决于怪物总血量与部位耐久值的比,尽管血量是会浮动的,但是部位耐久值与血量的比一定,同时,部位耐久值越高(即越难被破坏),伤口系数也越低(可以理解成皮糙肉厚,这样是符合直觉,只是猜测)。这就解释了缠蛙的头和手伤口系数不一的问题,因为头比手更难破坏,所以头的伤口系数更低,所造成的伤害也更低。同时,因为是比值,所以上下位不会数值膨胀,但是可惜的是,要计算耐久值需要知道动作的破坏值,我目前没有找到,所以无法验证。
相关内容请关注:怪物猎人:荒野专区